當我開始閱讀這篇論文時,我時常都利用翻譯機......
這篇論文提到如何在即時的傳遞中將資訊影藏。
因此提出一個不用cover media的新方法.....
而且這個方法還可以在公共的場合中應用,
論文還介紹各種視訊浮水印的方法以及應用 ,雖然論文有提到演算法,可是我看過好幾次還是搞不太清楚......真是......呵呵~
這個方法的優點就是
1. 不需要利用到cover media
2.可以即時的偽裝
3.重要的是可以隱藏大量的資訊,並且不占用任何空間
4.而且提高秘密通訊的安全度!
哇~~當我看到這一段時,心中充滿著"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的感想~~
可是之後回想覺得這雖然是論文寫的,但是真的有這種可能性嗎?(= = ??)
這種方法還是有缺點的.....
在採取信息的範圍之外,一定的時間後要隱藏的東西都會不見..??
這篇論文.....我覺得很不錯,因為它探討要如何在即時的情況下去偽裝要傳送的資料....
雖然閱讀英文的東西不是我的專長,但是經過這次的論文閱讀,我想我或多或少都有學到一些閱讀的技巧吧.....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碼書』讀後心得
在一開始翻閱碼書時,我一直以為這本書是用小說的方式來介紹有關『秘密通訊』的演進.....
然而當我開始翻閱兩三頁時...........
我發現我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
原來..........它......也是有講到理論的!! )-.-) ___ (翻桌)
頓時的我............囧rz............無言了。
一開始作者利用有關瑪麗女王的故事開啟整本書的重點『秘密通訊』,並介紹『秘密書信的演進』
像是隱匿法(將秘密書信刻在臘版上或寫在頭皮上之類的)並說出隱匿法的缺點(只要搜查就會被發現)
接著又提到密碼學的兩種方法—位移法(eg:密碼棒)及替代法(eg:婆羅門的《愛欲經》)
並在文中提到『科寇夫原則』,又提到早期的秘密書信遭密碼分析家破解以至於秘密通訊前無一片黑暗~~
最後又將重點轉回到瑪麗女王因秘密書信被破解而遭到公開處決
之後就說到因為之前的加密方式被破解,所以發展出『維瓊內爾法』的加密方式,最後遭到查理‧巴貝奇破解
而讓我最有印象的就是『畢爾密碼』的這一部份,因為密碼是由一堆數字所組成的,而且似乎沒有人解的開…
整本碼書就一直利用以故事為前提下的方式來說明密碼的演進,雖然一開始真的看不下去。
但是習慣後,就發現到其實有些加密方式之前都有在資安概論的時候多少提到一些,只是自己當初都不了解的啦~~~
閱讀後發現對於這些雖然不能說百分之百完全了解,但是還是知道一些該有的小知識!!
雖然不能說是完全了解碼書的內容,但是至少對於這一本書有一些基本的概念了,之後我還會去看老師介紹的其他兩本書吧!
目前已經在看之前翻過兩頁的密碼傳奇......
然而當我開始翻閱兩三頁時...........
我發現我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
原來..........它......也是有講到理論的!! )-.-) ___ (翻桌)
頓時的我............囧rz............無言了。
一開始作者利用有關瑪麗女王的故事開啟整本書的重點『秘密通訊』,並介紹『秘密書信的演進』
像是隱匿法(將秘密書信刻在臘版上或寫在頭皮上之類的)並說出隱匿法的缺點(只要搜查就會被發現)
接著又提到密碼學的兩種方法—位移法(eg:密碼棒)及替代法(eg:婆羅門的《愛欲經》)
並在文中提到『科寇夫原則』,又提到早期的秘密書信遭密碼分析家破解以至於秘密通訊前無一片黑暗~~
最後又將重點轉回到瑪麗女王因秘密書信被破解而遭到公開處決
之後就說到因為之前的加密方式被破解,所以發展出『維瓊內爾法』的加密方式,最後遭到查理‧巴貝奇破解
而讓我最有印象的就是『畢爾密碼』的這一部份,因為密碼是由一堆數字所組成的,而且似乎沒有人解的開…
整本碼書就一直利用以故事為前提下的方式來說明密碼的演進,雖然一開始真的看不下去。
但是習慣後,就發現到其實有些加密方式之前都有在資安概論的時候多少提到一些,只是自己當初都不了解的啦~~~
閱讀後發現對於這些雖然不能說百分之百完全了解,但是還是知道一些該有的小知識!!
雖然不能說是完全了解碼書的內容,但是至少對於這一本書有一些基本的概念了,之後我還會去看老師介紹的其他兩本書吧!
目前已經在看之前翻過兩頁的密碼傳奇......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S-Tool之調色盤比對
經由上次的經驗之後,我對S-Tool已經完全不陌生了,正當我開心這樣想並且動工時,
一切都很平順時,突然.....
出現的像上面的圖,頓時我傻眼了.....,該選擇哪個呢??
我想說它都已經為我選好了.....那我就遵從囉!
我將我的原始圖以及要加密的圖利用PhotoImpact來看色盤,上方左圖為Luffer的色盤,而右圖為Zoro的色盤。
經過加密之後,同樣用PhotoImpact來看色盤,下圖為加密後的色盤
結論:
經過這次的實驗,我對於S-Tools的疑問更大了,尤其是在對gif檔加密。
在『Picture hiding options』時,有兩個選項,我曾經點過第一個,
可是之後把加密後的圖檔拉到S-Tools時,就會失敗了。屢試不爽阿~~~
真的是很奇妙阿~~~~
A New Method for Real-Time Steganography 摘要
Abstract(摘要)
The hidden, real-time sending and display of information, esp.(especially的縮寫) in public places,
has since long received attention and faced many challenges.
隱藏的,即時的傳送和顯示信息,長期以來一直受到重視和面臨許多挑戰,尤其是在公共場所。
Therefore, different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so far for hiding information in different cover
media.
因此,到目前為止已經提出許多資訊隱藏在不同的掩護媒體中的不同方法。
In this paper I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the real-time hiding of information without need to any storage cover media.
在文章提出了一種不需要任何儲存掩護媒體的即時隱藏資料的新方法。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real-time hiding of information in output screens of the instrument(儀器) (such as screens shown by the monitor).
這種方法是基於資訊即時的隱藏在輸出屏幕的儀器(如屏幕顯示由監視器)。
This method of steganography is very similar to the two discussions of image steganography and video steganography.
這種方法在偽裝學中是非常相似於圖像偽裝學和視頻偽裝學的兩個討論。
The idea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was simulated on a PC computer by using the Pascal programming language.
本文章提出的這個想法是模擬PC機上使用Pascal程式語言
ps:這個翻譯.....我個人認為怪怪的,我的參考來源為....google的翻譯加自己認為的
如果有錯誤....歡迎幫我更正~~
謝謝你!!
The hidden, real-time sending and display of information, esp.(especially的縮寫) in public places,
has since long received attention and faced many challenges.
隱藏的,即時的傳送和顯示信息,長期以來一直受到重視和面臨許多挑戰,尤其是在公共場所。
Therefore, different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so far for hiding information in different cover
media.
因此,到目前為止已經提出許多資訊隱藏在不同的掩護媒體中的不同方法。
In this paper I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the real-time hiding of information without need to any storage cover media.
在文章提出了一種不需要任何儲存掩護媒體的即時隱藏資料的新方法。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real-time hiding of information in output screens of the instrument(儀器) (such as screens shown by the monitor).
這種方法是基於資訊即時的隱藏在輸出屏幕的儀器(如屏幕顯示由監視器)。
This method of steganography is very similar to the two discussions of image steganography and video steganography.
這種方法在偽裝學中是非常相似於圖像偽裝學和視頻偽裝學的兩個討論。
The idea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was simulated on a PC computer by using the Pascal programming language.
本文章提出的這個想法是模擬PC機上使用Pascal程式語言
ps:這個翻譯.....我個人認為怪怪的,我的參考來源為....google的翻譯加自己認為的
如果有錯誤....歡迎幫我更正~~
謝謝你!!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S-Tools使用心得
這次作業是研究S-Tools,一開始我很開心的上網找一堆圖,當我打開S-Tools開始拉圖的時候,突然出現一串文字。(如下圖)
這時候我才發現到我找到的圖檔都是『.jpge』的檔案,當時的我.....傻眼了。

原來是我要藏的資料比我的圖檔大,此時的我.....無言了。
經過一翻搞笑後,我終於實驗成功了,雖然使用的過程中,我參考了一些網路上的步驟。
使用之後,我覺得S-Tools有一些缺點,像是解密後無法立即觀看被隱藏的東西等。
可是S-Tools有很奇妙的地方,就是加入隱藏的檔案後,並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因為檔案大小沒有改變,而且也不用自己寫加密的方法,雖然這樣一點樂趣也沒有,但是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這次只有是把文字檔與圖檔隱藏在bmp中,下次再試試把檔案加到gif或是wav中吧!
下面左圖為我加密後的圖檔,密碼是chopper,加密方式:IDEA,解密後會出現一個txt檔與右圖。
PS..不知道下載後可不可以成功,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記得要存成bmp檔

這時候我才發現到我找到的圖檔都是『.jpge』的檔案,當時的我.....傻眼了。
後來好不容易找了一張.bmp的圖檔時,又發生問題了....(如下圖)
原來是我要藏的資料比我的圖檔大,此時的我.....無言了。
經過一翻搞笑後,我終於實驗成功了,雖然使用的過程中,我參考了一些網路上的步驟。
使用之後,我覺得S-Tools有一些缺點,像是解密後無法立即觀看被隱藏的東西等。
可是S-Tools有很奇妙的地方,就是加入隱藏的檔案後,並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因為檔案大小沒有改變,而且也不用自己寫加密的方法,雖然這樣一點樂趣也沒有,但是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這次只有是把文字檔與圖檔隱藏在bmp中,下次再試試把檔案加到gif或是wav中吧!
下面左圖為我加密後的圖檔,密碼是chopper,加密方式:IDEA,解密後會出現一個txt檔與右圖。
PS..不知道下載後可不可以成功,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記得要存成bmp檔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A New Method for Real-Time Steganography
文章名稱:A New Method for Real-Time Steganography
作者:Shirali-Shahreza, M.
Dept. of Comput. Sci., Sharif Univ. of Technol., Tehran;
出版日期: 16-20 2006
This paper appears in: Signal Processing, 2006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地點:北京
最新版本:2007-04-10
ISBN: 0-7803-9736-3
INSPEC Accession Number: 9475240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10.1109/ICOSP.2006.345954
自己看完摘要的摘要:
作者所提出的方法是將即時信息藏在輸出的screens中,例如螢幕。
而作者在摘要提到這個方法就像是在討論image steganography和video steganography。
文章相關連結(IEEE的簡介)--->請按標題(謝謝)
作者:Shirali-Shahreza, M.
Dept. of Comput. Sci., Sharif Univ. of Technol., Tehran;
出版日期: 16-20 2006
This paper appears in: Signal Processing, 2006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地點:北京
最新版本:2007-04-10
ISBN: 0-7803-9736-3
INSPEC Accession Number: 9475240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10.1109/ICOSP.2006.345954
自己看完摘要的摘要:
作者所提出的方法是將即時信息藏在輸出的screens中,例如螢幕。
而作者在摘要提到這個方法就像是在討論image steganography和video steganography。
文章相關連結(IEEE的簡介)--->請按標題(謝謝)
訂閱:
文章 (Atom)